搜索
首页 《读史八首》 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

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

意思:担囊扛着箱子何须逐,盗贼谁没有仁义之心。

出自作者[宋]陈普的《读史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王莽当年似姬旦,炀皇前日肖曾参。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王莽、炀皇等统治者的批判,同时也揭示了仁义之心在任何时代、任何身份中都存在的普遍真理。 首句“王莽当年似姬旦”中,诗人借王莽比喻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仁慈、正义之心的统治者,但他们在位时却未能像周公旦那样真正施行仁政,表现出一种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 第二句“炀皇前日肖曾参”则借炀皇比喻那些曾经有过恶行,但也有善良、仁义之心的角色。这里诗人似乎在暗示,即使那些曾经犯下恶行的统治者,也有可能在某一时刻表现出仁义之心。 接下来的两句“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是对全诗主题的深入阐述。前一句表达了盗贼也有仁义之心,无需被追捕和驱逐。后一句则揭示了盗贼并非都是恶棍,他们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这无疑是对那些对盗贼持以恶意和偏见的观点的挑战和反驳。 整首诗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批判和对仁义之心的赞美。它提醒我们,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善良、仁义之心,而这种心性不应被忽视或轻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和压迫,往往源于对个体权利和尊严的忽视,以及对善良、正义的遗忘。 此外,这首诗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提醒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都应该保持对他人尊严和权利的尊重,无论对方是统治者还是盗贼。我们应该以公正、平等、仁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以身份、地位或权力来衡量他们的价值和尊严。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它通过描绘盗贼的形象,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及对善良、仁义之心的赞美。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保持公正、平等、仁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王莽当年似姬旦,炀皇前日肖曾参。
担囊揭箧何须逐,盗贼谁无仁义心。

关键词解释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仁义

    读音:rén yì

    繁体字:仁義

    英语:humaneness and righteousness

    意思:(仁义,仁义)

     1.亦作“仁谊”。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礼记•

  • 盗贼

    读音:dào zéi

    繁体字:盜賊

    短语:土匪 匪徒 盗 盗匪 匪 寇 胡子 强盗

    英语:robber

    意思:(盗贼,盗贼)

     1.劫夺和偷窃财物

  • 揭箧

    引用解释

    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又製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辞,以为己力,寳玉大弓,终非其有。全写则揭篋,傍采则探囊。”参见“ 揭篋担囊 ”。

    读音:jiē qiè

  • 义心

    读音:yì xīn

    繁体字:義心

    意思:(义心,义心)

     1.节义或道义之心。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韦庄《和薛先辈初秋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