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读音: 繁体字:離別 短语:分开 解手 诀别 英语:(v) to leave or part from (when going on a long journey) 意思 |
读音: 繁体字:二時 意思:(二时,二时) |
读音: 繁体字:不離 意思:(不离,不离) |
引用解释 1.过路青年。 唐 李商隐 《燕台·夏》诗:“ 石城 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2.旧时称男家派遣到女家迎亲的人为“行郎”。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至亲迎日,男家刻定时辰,预令行郎,各以执色如花瓶、花烛、香球、沙罗洗漱……前往女家迎取新人。其女家以酒礼款待行郎。” 读音: |
读音: 繁体字:隨肩 意思:(随肩,随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