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
意思:山寺的和尚觉得菩提长,心境都将交给卧轮。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题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坚韧不屈、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作者通过对竹、石、散木(一种自然生长的树木)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独立和自得其乐的品质的赞美。
首联“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竹子和石头的形象,仿佛真实存在一般。竹子被赋予了生命力,石头则被赋予了精神。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元素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坚韧和自得其乐的品质的重要性。
颔联“山僧自觉菩提长,心境都将付卧轮”,通过引用佛教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认为禅宗的修行可以使人心灵得到升华,使人能够放下世俗的烦恼,过上自得其乐的生活。
颈联“散木支离得自全,交柯蚴蟉欲相缠”,描绘了散木和交柯的形象,散木虽然支离破碎,但仍然能够自保;交柯则相互缠绕,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元素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坚韧和自得其乐的品质的追求。
尾联“要以空中得尽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自由的追求,认为只有能够自由地享受生命,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和对坚韧、自得其乐品质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