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意思: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芦苇。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官亭夕坐戏简颜十少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国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首联“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描绘了南国秋天的寒冷和西江日落的景象。调寒杵描绘了杵在秋寒中敲打的情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而西江浸日车则描绘了江水映照着落日的车轮,给人一种孤独和落寞的感觉。这两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南国秋天的典型景象,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孤独之感。客愁连蟋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而亭古带蒹葭则描绘了古老的亭子周围芦苇丛生的景象,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两句诗相互呼应,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不返青丝鞚表达了时光不再,青丝不再黑亮的感慨,而虚烧夜烛花则表达了过去的日子已经过去,无法再回去的无奈。这两句诗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老翁须地主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地主的思念,而细细酌流霞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酒的渴望。这两句诗相互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亲人的渴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国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如调寒杵、浸日车、蟋蟀、蒹葭、青丝鞚、夜烛花等,这些意象和象征为整首诗增添了许多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动词和形容词,如连、带、不返、虚烧、细细等,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南国调寒杵,西江浸日车。
客愁连蟋蟀,亭古带蒹葭。
不返青丝鞚,虚烧夜烛花。
老翁须地主,细细酌流霞。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蟋蟀

    读音:xī shuài

    繁体字:蟋蟀

    英语:cricket

    意思:亦作“螅蟀”。
     
     1.昆虫名。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雄的善鸣,好斗。也叫促织。
      ▶《诗•豳

  • 客愁

    读音:kè chóu

    繁体字:客愁

    意思: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元好问《

  • 蒹葭

    读音:jiān jiā

    繁体字:蒹葭

    英语:JianJia

    意思: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
      ▶《韩诗外传》卷二:“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