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意思:湖雁双双起,来人所以北征。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洞庭湖和青草湖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 首句“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描绘了洞庭湖和青草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在眼前,青草湖则以新的名字延续着它的名声。诗人用“犹在目”和“续为名”这两个词,表达了对这两个湖泊的深情和它们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描绘了船夫根据农事安排停泊,而邮签的报时声则提醒着船行的时间。这两句诗描绘了湖上生活的宁静和和谐,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湖上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这两句诗描绘了湖面的寒冷和薄冰,以及云月微明的景象。诗人用“争倚薄”和“递微明”这两个词,表达了对湖面景色的生动描绘,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最后两句诗描绘了湖中的大雁成双起飞,人们前来参加北征的行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湖上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洞庭湖和青草湖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北征

    读音:běi zhēng

    繁体字:北徵

    英语:northward fight

    意思:
     1.犹北伐,向北征伐。
      ▶《国语•吴语》:“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

  • 双双

    引用解释

    1.相并;成双。《公羊传·宣公五年》:“‘冬, 齐 高固 及子 叔姬 来。’何言乎 高固 之来?言 叔姬 之来,而不言 高固 之来,则不可。 子公羊子 曰:其诸为其双双而俱至者与?” 何休 注:“言其双行匹至,似於鸟兽。” 唐 权德舆 《秋闺月》诗:“稍映妆臺临綺窗,遥知不语泪双双。”《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説着便自己过去,扶了 张姑

  • 起人

    读音:qǐ rén

    繁体字:起人

    意思:
     1.早起的人。
      ▶唐·陆龟蒙《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诗:“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2.出动人众。
      ▶《水浒传》第二九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