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衮衣如示归,志愿终可酬。

衮衣如示归,志愿终可酬。

意思:衮衣和表示归,愿望终于可以实现。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谢君贶中秋见招不及赴》

全文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独自对月感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孤寂,但仍然心怀壮志,期待实现自己的志愿。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句“不侍庾公宴,月华虚四秋”,以月光引出诗人的孤寂之情。“不侍庾公宴”是说诗人没有参加宴会,而“月华虚四秋”则描绘了秋天的月光,充满了清冷和空寂的感觉。 接下来,“幸逢东阁开,又阻西园游”,东阁之门虽开,却又无法游览西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这里的“幸逢”与“又阻”形成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的困境。 然后,“清辉散广座,孤影随行舟”,清冷的月光洒在广阔的地方,而诗人却是孤独一人,如同形影相吊。“清辉”与“孤影”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调了诗人的孤独。 最后,“衮衣如示归,志愿终可酬”,诗人表示虽然现状孤独,但心中仍然怀有壮志,期待能够实现自己的志愿。“衮衣如示归”暗含诗人的期待与壮志,“志愿终可酬”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月光为线索,描绘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但又表达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展现出诗人的壮志与坚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侍庾公宴,月华虚四秋。
幸逢东阁开,又阻西园游。
清辉散广座,孤影随行舟。
衮衣如示归,志愿终可酬。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志愿

    读音:zhì yuàn

    繁体字:誌願

    短语:意愿

    英语:aspiration

    意思:(志愿,志愿)

     1.志向和愿望。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

  • 衮衣

    读音:gǔn yī

    繁体字:袞衣

    意思:(衮衣,衮衣)

     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
      ▶《诗•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 归志

    读音:guī zhì

    繁体字:歸誌

    意思:(归志,归志)

     1.返回的念头。
      ▶《左传•襄公九年》:“师老而劳,且有归志。”
      ▶《孟子•公孙丑下》:“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