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云徒自乐,浮棹约谁同。
意思:睡眠说只是自己快乐,浮船约谁同。
出自作者[宋]释智圆的《酬仁上人望湖山见寄次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平波映危碧,清景异尘中》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文人雅趣的诗,它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平波映危碧,清景异尘中”描绘了平静的湖水与高耸的碧山相互映照的美丽景象,这里的“平波”和“危碧”都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而“映”字则表达了湖水与碧山之间的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清景异尘中”则表达了这里的景色与众不同,脱离了尘世的喧嚣和纷扰,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雪霁寒侵郭,秋澄冷照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雪后初晴,寒气侵袭着城墙,秋天的澄净将天空照得更加空旷。这里的“霁”字点出了时间的特征,而“寒”、“冷”等字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特点,同时也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眠云徒自乐,浮棹约谁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诗人希望能够在云端眠息,这种生活虽然快乐,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寄托和陪伴,因此诗人用“浮棹约谁同”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和渴望陪伴的心情。这里的“浮棹”是诗人对生活的比喻,代表着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和烦恼,而“约谁同”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渴望有人陪伴的心情。
最后两句“幽趣何人识,搜吟愧远公”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自嘲。这里的“幽趣”指的是自然美景所带来的乐趣,而“搜吟”则是诗人对生活的记录和欣赏的方式。诗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平淡无奇,缺乏引人注目的亮点,因此用“愧远公”来表达自己的自嘲和感慨。同时,“何人识”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和孤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渴望陪伴的心情,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反思和自嘲。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 琴诗自乐。-- 出自《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十七》作者:[汉]嵇康
- 穷自乐,懒方闲。-- 出自《鹧鸪天·秋水长廊水石间》作者:[宋]辛弃疾
- 犹喜洞天自乐。-- 出自《瑞鹤仙·悄郊原带郭》作者:[宋]周邦彦
- 贫自乐,胜公卿。-- 出自《金盏子·翠岚时》作者:[元]王吉昌
-
惟自乐,不忧贫。-- 出自《鹧鸪天·便把山林寄此身》作者:[宋]韩淲
- 解绶眠云。-- 出自《减字木兰花·鸾坡凤沼》作者:[宋]韦骧
- 眠云枕逆流。-- 出自《长思仙 与刘处玄并示孟四元》作者:[元]马钰
- ┾醉吟风,闲钓月,困眠云。-- 出自《行香子·潦倒无闻》作者:[元]赵元
- 眠云卧月饮流霞。-- 出自《西江月·海岛丘刘谭马》作者:[元]马钰
- 卧月眠云闲弄斗。-- 出自《玉楼春 赠姜道全》作者:[元]马钰
- 溪水徒自清。-- 出自《八咏诗 晨征听晓鸿》作者:[南北朝]沈约
- 玉颜徒自见。-- 出自《杂咏 镜台》作者:[南北朝]谢朓
- 玉椀徒自羞。-- 出自《答休上人菊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旌心徒自悬。-- 出自《秋至怀归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新声徒自怜。-- 出自《增新曲相对联句》作者:[南北朝]何逊
- 回纹徒自织。-- 出自《长相思二首 其一》作者:[南北朝]陈叔宝
- 温凉谁同。-- 出自《答谢谘议》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心事谁同。-- 出自《沁园春·爽气西来》作者:[宋]刘镇
- 此兴谁同。-- 出自《六州歌头 戊申岁,一春强半风雨,不可出户》作者:[元]邵亨贞
- 与谁同坐。-- 出自《点绛唇·闲倚胡床》作者:[宋]苏轼
- 与谁同。--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李之仪
- 有谁同坐。-- 出自《点绛唇·绿水青山》作者:[宋]向子諲
- 与谁同。-- 出自《酒泉子·连面霜风》作者:[宋]曹勋
- 与谁同。-- 出自《惜分钗/撷芳词》作者:[宋]吕渭老
- 与谁同赏。-- 出自《点绛唇 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作者:[宋]叶梦得
- 心事谁同。-- 出自《浪淘沙 赋芍药》作者:[元]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