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得秋日悬清光》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意思:蓝天凉天静,水晶清楚天秋天。

出自作者[唐]王维的《赋得秋日悬清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寥廓、晶明,描绘出秋天天空的特点,凉天、白日,又点出了秋天的季节。静和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秋天的宁静。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两句,描绘出秋天的圆月包含了世间万物的景象,以及月光在溪流中散落的影子。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了秋夜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月光仿佛与天空相融合,月光下的江河如浮在水面一般。这里的“青冥”和“江甸”都代表了广阔无垠的空间,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广袤和宁静。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两句,描绘了白天秋天的景象,与其他树木的阴暗不同,斜斜的月光照射在楼阁上。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秋天的独特和静谧。 最后,“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找到前进的道路。这里的“馀辉”、“云路”等意象都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思考和期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寥廓凉天静,晶明白日秋。
圆光含万象,碎影入闲流。
迥与青冥合,遥同江甸浮。
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馀辉如可托,云路岂悠悠。
作者介绍 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关键词解释

  • 晶明

    读音:jīng míng

    繁体字:晶明

    意思:明亮耀眼。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剎海市》:

  • 寥廓

    读音:liáo kuò

    繁体字:寥廓

    英语:boundless; vast

    意思:
     1.空旷深远。
      ▶《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补注引颜

  • 白日

    读音:bái rì

    繁体字:白日

    英语:daytime

    意思:
     1.太阳;阳光。
      ▶《楚辞•九辩》:“白日晼晚其将入兮,明月销铄而减毁。”
      ▶汉·王粲《登楼赋》:“步栖迟

  • 凉天

    读音:liáng tiān

    繁体字:涼天

    意思:(凉天,凉天)
    秋天。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亦指秋天的天空。
      ▶唐·王维《赋得秋日悬清光》:“寥廓凉天静,晶

  • 明白

    读音:míng bái

    繁体字:明白

    短语:详 略知一二 掌握 亮 辩明 了了 知情 知底 明亮 晓得 晓 懂 知 喻 未卜先知 知晓 接头 敞亮 明 解

    英语:obvious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