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岂得久,四时相代更。
意思:炎蒸怎能长久,四时相更替。
出自作者[宋]晁公溯的《七月二十日雨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通过对池馆、蒲荒、叶乱、荷折等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清冷。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炎热的感慨,以及对寒暑更迭的无奈和伤感。
首联“浮云淡高天,清雨洒广庭”描绘了秋天的天空,浮云淡薄,高远天蓝,清雨洒落,庭院清新。这一联以景起兴,为全诗奠定了秋天的氛围。
颔联“池馆飒以凉,始知秋气生”直接点明主题,通过池馆中的飒飒凉意,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这一联通过视觉和触觉相结合,更加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通过对蒲荒、叶乱、荷折等细节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清冷。同时,也表达了对炎热的感慨和对寒暑更迭的无奈和伤感。诗人感叹炎热的天气不会太久,因为四时相代更替,冬天将至。然而,对于人们来说,炎热的天气让人感到烦躁和不安,对寒冷的天气又感到焦虑和渴望。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最后一句“谁能安天运,伤哉世上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人世情感的感慨。诗人希望有人能够安然接受自然的运转,但现实却是人们对于寒暑更迭、四时交替的伤感。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人世情感的感慨,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和对炎热、寒暑更迭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人世情感的感慨。诗中细节描绘生动,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