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零二首》 地僻云深,秋高境寂。

地僻云深,秋高境寂。

意思:地僻云深,秋天高境寂寞。

出自作者[宋]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地僻云深,秋高境寂》是一首描绘静谧、清幽之境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居住在僻静之地的心境。 “地僻云深,秋高境寂”开篇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了诗中描绘的场景,一个僻静之地,云深树密,秋天的季节,环境清幽,气氛寂静。这样的环境让人感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沉浸在自然之中的宁静感。 “堂户凄凉,无人面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中人的心境。堂户,指的是房屋的门窗,凄凉一词,既描述了房屋的冷清,也表达了诗中人的孤独和寂寞。面壁,是佛教用语,比喻默然不动,沉思默想,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中人在独自面对墙壁,表达了诗中人的孤独和思考。 “虽然,净地上谁肯狼藉”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中人的决心和信念。尽管环境僻静、凄凉,但这里却是一个净地,没有人愿意在这里浪费时间、虚度年华。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中人对自我修养、自我提升的追求和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僻静之地、秋高气爽的景色,以及诗中人的孤独、思考和自我提升的决心,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对自我修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至于“净地上谁肯狼藉”,这句诗也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信念,即无论环境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活得有意义、有价值。这种态度也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地僻云深,秋高境寂。
堂户凄凉,无人面壁。
虽然,净地上谁肯狼藉。

关键词解释

  • 秋高

    引用解释

    谓秋日天空澄澈、高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晚望秋高夜,微明欲曙河。” 唐 翁承赞 《题壶山》诗:“秋高巖溜白,日上海波红。”

    读音:qiū gāo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