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二时行孝文》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意思:经常鼓励父母发慈悲心,孝得到题名终究不朽。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十二时行孝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孝道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孝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句“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描绘了早晨的景象,鸡鸣时分,高楼大宅的主人应该开始新的一天。这里的“高楼大宅”象征着富裕和地位,而“得安久”则暗示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那么他就能得到家庭的安宁和长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进一步强调了孝顺的行动表现,即经常劝说父母保持慈悲之心。这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和关爱,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表现。 “孝得题名终不朽”是诗的亮点之一,它表达了孝顺所带来的荣誉和名声。如果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那么他的名声就会得到提升,他的行为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扬。这种荣誉和名声是永恒的,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以及孝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它鼓励人们要尽孝道,尊重和关爱父母,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这种美德所带来的荣誉和名声。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慈心

    读音:cí xīn

    繁体字:慈心

    英语:Kindness.

    意思:慈悲之心。
      ▶清·梅曾亮《鲍母谢孺人家传》:“然古名人魁士固多如是,非惟慈心,盖渐摩之密致然云。”
      ▶方志敏《可爱

  • 题名

    读音:tí míng

    繁体字:題名

    英语:autograph

    意思:(题名,题名)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张籍《送远曲》:“愿

  • 不朽

    读音:bù xiǔ

    繁体字:不朽

    短语:名垂青史 永垂不朽 死得其所 流芳百世

    英语:immortality

    意思:不磨灭,永存。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父母

    读音:fù mǔ

    繁体字:父母

    短语:养父母 大人 上下 父母亲 家长 老人

    英语:parents

    意思:
     1.父亲和母亲。
      ▶《诗•小雅•蓼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