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南岳来雪宝,二十馀年不下山。
意思:从南岳来洗刷宝,二十多年不下山。
出自作者[宋]和庵主的《题壁三首》
全文赏析
《题壁三首》是宋代僧人和庵主创作的一组诗,共有三首。这组诗以壁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我们来赏析这三首诗。
第一首:
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
何处销君兴,春风摆绿杨。
这首诗以山僧和才子为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山僧不厌野,意味着他们能够忍受清苦的生活,不为世俗所累;而才子则会须狂,意味着他们热衷于追求名利,容易受到世俗的诱惑。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第二首:
莫道梨花瘦,杨花更可怜。
随风消雨里,零落满秋天。
这首诗以梨花和杨花为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梨花虽然瘦弱,但依然能够在春天绽放;而杨花则更加可怜,它们在风雨中飘零,最终消失在秋天。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人生无常的观念,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要被世俗的欲望所迷惑。
第三首:
石上青苔古,年深不可寻。
水流无定影,云去又还心。
这首诗以青苔、水流和云为象,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青苔生长在石头上,年深月久,已经难以寻找;水流没有固定的影子,随波逐流;云彩飘忽不定,时而离去,时而回来。这些意象都象征着世间万物的无常和变化。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手法,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题壁三首》这组诗以壁为载体,通过对山僧、才子、梨花、杨花等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虔诚、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组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