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观玉境,毕竟是谁行。
意思:梦中游览玉境,究竟是谁去。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古九十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佛教的修行和教义,通过描绘一种神秘而深奥的境界,表达了对于佛法、修行和人生理解的深刻思考。
首先,“万里草不生,三昧号无诤”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极端的寂静和清净的境界,暗示了修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我、无欲、无争。三昧是佛教修行的一种状态,即心境平静、专注的状态。无诤则是强调修行者之间的和谐相处,不争斗、不诽谤,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慈悲。
“梦游观玉境,毕竟是谁行”这句诗则表达了修行的虚幻性和不确定性。修行者如同在梦中游历一个神秘的玉境,这个境界是如此美丽而神秘,但究竟是谁在体验这个境界呢?这引发了对自我和存在的思考。
“在处曼曼地,只道无两般”这句诗则表达了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接受。佛教认为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此修行者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即“在处曼曼地”。同时,佛教也强调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修行者需要以慈悲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法门非出入,学者莫颟顸”这句诗则强调了修行的正道不是外在的形式和追求,而是内在的智慧和觉悟。修行者需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专注,不要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也不要被内在的欲望所困扰。同时,修行者也需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要自以为是或盲目跟风。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佛教修行和教义的深刻思考和理解,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专注、慈悲和智慧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了修行者不要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