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证道歌·证道歌》 以火救火方主妙,烧却从前业识心。

以火救火方主妙,烧却从前业识心。

意思:用火救火方主妙,烧了以前业识心。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佛教禅宗的教义,强调了自我认知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它以一种简洁而深刻的方式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 首先,“心是根,法是尘,根尘睹对转迷情。”这句诗描绘了人的内心和外在环境的关系。在禅宗看来,人的内心是根本,是自我认知和修行的起点。而外在环境,包括世界、法律、知识等,都是尘埃,是影响我们内心的因素。只有把握住内心,才能不被外在的尘埃所迷惑。 “以火救火方主妙,烧却从前业识心。”这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禅宗的智慧。火是常见的物质现象,但在禅宗的语境中,它象征着外在的困境或问题。以火救火,意味着要用智慧和内在的力量去解决外在的问题,而不是用外在的力量去压制或对抗。这种做法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因为它不是以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是通过内在的转化和提升来改变外在的环境。 “烧却从前业识心”,这里的“业识心”指的是过去的错误认知和习惯性的心态。烧去业识心,意味着要摆脱过去错误的思维方式,重新塑造自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智慧和人生观,强调了内心的修炼和内在的力量。它鼓励我们要把握住内心,不被外在的尘埃所迷惑;要用智慧和内在的力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外在的力量去对抗;要摆脱过去的错误认知和习惯性的心态,重新塑造自我。这种智慧和人生观对于我们理解自我、提升内在修养、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是根,法是尘,根尘睹对转迷情。
以火救火方主妙,烧却从前业识心。

关键词解释

  • 以火救火

    引用解释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其势。《庄子·人间世》:“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淮南子·兵略训》:“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纲鉴会篹》卷十二:“方 吕氏 欲王诸 吕 , 勃 ( 周勃 )当执盟书以力諫可也,胡为倡欲言无不可之言,以火救火,益增其酷,奚取社稷臣为哉!”

  • 从前

    读音:cóng qián

    繁体字:從前

    短语:昔年 旧时 往年 往 昔 以往 往时

    英语:previously

    意思:(从前,从前)

     1.归属于前

  • 救火

    读音:jiù huǒ

    繁体字:救火

    短语:扑救 灭火

    英语:fire fighting

    意思:
     1.灭火。
      ▶《左传•昭公十八年》:“陈不救火,许不弔灾,

  • 前业

    读音:qián yè

    繁体字:前業

    意思:(前业,前业)
    先前的事业;前人的事业。
      ▶《汉书•刘歆传》:“复领《五经》,卒父前业。”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及班固述汉,因循前业,观司马迁

  • 识心

    读音:shí xīn

    繁体字:識心

    意思:(识心,识心)

     1.知道心意。
      ▶晋·陆机《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出自幽谷,及尔同林。双情交映,遗物识心。”
     
     2.佛教语。谓自识本心,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