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后学轻前辈,看彻皋比罢讲时。
意思:近年来后来的学者轻视前辈,看彻虎皮停止讲时。
出自作者[宋]乐雷发的《与复古叔读横渠正蒙书》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谁掘骊山起老师,竹林灯火共心期。年来后学轻前辈,看彻皋比罢讲时。》以一种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场景和情感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魅力。
首句“谁掘骊山起老师”,诗人以一种疑问的语气,描绘了骊山之下,是谁挖掘了深藏的老师。这里,“老师”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智慧的源泉,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生的导师、一种精神的引领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深藏不露、默默奉献的智者的敬仰之情。
“竹林灯火共心期”一句,诗人用“竹林”这一意象,描绘了一种静谧、清幽的环境,而“灯火”则象征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在这里,“心期”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交流的热切期盼。
“年来后学轻前辈”一句,诗人以一种批判的语气,表达了对轻视前辈、忽视经验传承的现象的反思。这里,“年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后学”指年轻一代,“前辈”则指年长者,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对待前辈应有的尊重和学习的态度。
“看彻皋比罢讲时”一句,诗人以一种期待和感慨的语气,描绘了当年轻人真正看透前辈的教诲和经验时,文化传承和交流将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里,“看彻”表示深入理解,“皋比”是讲席的意思,“罢讲时”则表示不再需要再讲,意味着文化传承已经得到了深入的理解和传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年轻人能够真正领悟前辈智慧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骊山下的文化场景、竹林中的灯火、轻视前辈的现象以及对年轻人能够真正领悟前辈智慧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珍视和热切期盼。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要尊重前辈的经验和智慧,珍惜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