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曾景建金陵登览》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

意思:兴废从谁问,云烟经过眼空。

出自作者[宋]戴复古的《同曾景建金陵登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一种深情的、富有哲理的笔触,描绘了历史和人生的景象。 首句“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表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感叹。这里,“兴废”代表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兴衰,是永恒的主题。然而,“从谁问”,却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迷茫,我们无法确定历史的走向,无法预测未来的兴衰,只能任由云烟过眼,一切成空。这是一种深深的哀愁和无力感,也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吁嗟六朝事,想像半山翁”,这句诗描绘了历史的遥远和模糊。诗人叹息六朝往事,只能通过半山翁的想象来追寻。这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和尊重,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追忆。 “百景饶君咏,三杯许我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他欣赏君子的百景之咏,愿意与君共享三杯酒的欢乐。这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也是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登临无限意,多在夕阳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登高望远时的情感。他登临远望,心中无限感慨,但这些情感大多在夕阳中得以表达。夕阳常常被视为一天的结束,也是希望的象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情的、哲理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人生、欢乐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积极态度。它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美诗,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兴废从谁问,云烟过眼空。
吁嗟六朝事,想像半山翁。
百景饶君咏,三杯许我同。
登临无限意,多在夕阳中。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解释

  • 云烟过眼

    引用解释

    见“ 云烟过眼 ”。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宋 戴复古 《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收藏·总论》:“收藏书画是雅事,原似云烟过眼,可以过而不留。”亦作“ 云烟过眼 ”。 清 卓发之 《与大儿书》:“当其为 赤松 之游,驾 鴟夷 之棹,沼 吴 灭 项 之事,已如云烟过

  • 过眼

    读音:guò yǎn

    繁体字:過眼

    英语:have a look at

    意思:(过眼,过眼)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苏轼《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

  • 云烟

    读音:yún yān

    繁体字:雲煙

    短语:烟雾

    英语:cloud and mist

    意思:
     补证条目
    亦作“云烟”。1.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东魏《净

  • 兴废

    读音:xīng fèi

    繁体字:興廢

    英语:rise and fall

    意思:(兴废,兴废)

     1.盛衰,兴亡。
      ▶《汉书•匡衡传》:“三代兴废,未有不由此者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