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宫词》 黄昏锁院听宣除,翰长平明趁起居。

黄昏锁院听宣除,翰长平明趁起居。

意思:黄昏锁院听宣任,翰长平明趁起居。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宫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古代宫廷生活的描绘,通过对翰林院工作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当时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流程。 首句“黄昏锁院听宣除”描绘了黄昏时分,翰林院的院门被锁闭,而宣诏的时刻即将来临的场景。这句诗将时间设定在黄昏,为接下来的宫廷生活定下了基调。同时,“听宣除”暗示了即将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为读者留下了悬念。 “翰长平明趁起居”描绘了翰林院的长官在清晨时分督促翰林院的人员准时完成起居注的工作。这句诗描绘了翰林院的重要工作之一——记录皇帝的日常活动和言行,强调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撰就白麻先进草”描绘了翰林院的人员在完成起居注后,开始撰写诏书文书,这里的“白麻”可能是指诏书的正式文本。这句诗描绘了翰林院人员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即撰写重要的诏书文书。 “金泥降出内中书”描绘了翰林院人员使用金泥书写重要文书的过程,这是宫廷中极为尊贵的象征,体现了翰林院人员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翰林院工作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宫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流程,同时也展示了翰林院人员在宫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描绘细腻,富有生活气息,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宫廷生活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黄昏锁院听宣除,翰长平明趁起居。
撰就白麻先进草,金泥降出内中书。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翰长

    读音:hàn cháng

    繁体字:翰長

    意思:(翰长,翰长)
    对翰林前辈的敬称。
      ▶唐·卢肇《喜杨舍人入翰林》诗:“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嘉祐二年,余与端明韩

  • 平明

    读音:píng míng

    繁体字:平明

    英语:dawn; daybreak

    意思:
     1.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荀子•哀公》:“君昧爽而栉冠,平明而听朝。”
      ▶唐·李

  • 起居

    读音:qǐ jū

    繁体字:起居

    英语:daily life

    意思:
     1.举动;行动。
      ▶《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郑玄注:“起居,犹

  • 黄昏

    读音:huáng hūn

    繁体字:黃昏

    短语:暮 夕

    英语:dusk

    意思:(黄昏,黄昏)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
      ▶《楚辞•离骚》:“

  • 锁院

    读音:suǒ yuàn

    繁体字:鎖院

    意思:(锁院,锁院)

     1.指宋代翰林院处理如起草诏书等重大事机时,锁闭院门,断绝往来,以防泄密。
      ▶《宋史•职官志二》:“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

  • 长平

    读音:cháng píng

    繁体字:長平

    意思:(长平,长平)

     1.古城名。故址在今山西省·高平县西北。
      ▶战国时秦·白起曾大败赵·赵括,坑杀赵降卒四十余万于此。
      ▶《史记•赵世家》:“七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