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意思:登险与谁赞赏,折芳应自怡。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全文赏析

这首诗《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它通过描绘中峰的奇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首联“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中,诗人表达了对中峰的向往之情,认为这里的高奇景色与古人的遗言相符合,使他产生了在此地居住、种植松树和挂上藤丝的愿望。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接下来的诗句“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渴望和对远赴关山的期待。诗人听说有官员要出巡此地,而此地正是他所向往的地方,他遗憾自己没有能够飞升到云端,无法亲自前往关山赴任。这表达了诗人对官职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在“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在险峻的山峰上攀登时无人陪伴的孤独感,但他仍然感到愉悦和满足,因为他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享受着采摘香草的乐趣。这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即使面临困难和孤独,他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 最后,“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欣喜之情。他知道自己在山中游玩已经忘记了回家的时间,而春天的美景也让他感到欣喜。这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精神,他能够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并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敬畏、向往、渴望、坚韧、乐观和豁达精神。这些情感和品质都是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他能够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实现自己价值的重要支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
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跻险

    读音:jī xiǎn

    繁体字:躋險

    意思:(跻险,跻险)
    登上高险处。
      ▶南朝·宋·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濑茂林修竹诗》:“跻险筑幽居,披云卧石门。”
      ▶唐·杜甫《赤谷西崦人家》诗:“跻险不

  • 自怡

    读音:zì yí

    繁体字:自怡

    意思:自乐;自娱。
      ▶唐·张九龄《夏日奉使南海在道中作》诗:“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明·邓雅《偶题》诗:“阿女顾予哂,予心还自怡。”
      ▶明·李贽《藏书•世纪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