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意思:蜜蜂蝴蝶生命本性,小偷躲避百劳眼蜻蜓。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江上人家的春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 首联“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诗人以江上人家的桃花为引子,点明季节是春天,天气是细雨中的春寒。疏篱外的桃树枝条从篱笆的空隙中伸出来,为接下来的画面定下了基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颔联“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微妙的细节描写。“影遭碧水潜勾引”描绘了桃花的影子被碧绿的江水悄悄引诱的情景,诗人用“潜勾引”这一动作表达了水的静谧和桃影的动态,使画面更加立体。而“风妒红花却倒吹”则描绘了风妒于花的美丽,却反过来吹落红花的情景,诗人用“倒吹”这一动作表达了风的痴情和花的无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情感。 颈联“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这两句描绘了风中花落的情景,花在风的吹拂下显得疲倦而疯狂,紧紧依傍着船楫。同时,诗人也描绘了水和风之间的微妙关系:水光和风力都显得有些胆怯,仿佛在怜惜花落的美丽。 尾联“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这两句是诗人对花的叹息和怜惜。花本欲投入人的怀抱,却被轻薄的风吹散,诗人用“赤憎轻薄”表达了对风的责备,用“分明不来接”表达了对花的惋惜。 全诗通过对江上人家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如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短暂、美丽易逝的感慨。这些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和表达。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日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蜂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百劳。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情性

    解释

    情性 qíngxìng

    (1) [natural instincts]∶本性

    情性殊异

    (2) [nature;disposition]∶性格

    情性温柔

    (3) [affection]∶情意

  • 偷眼

    读音:tōu yǎn

    繁体字:偷眼

    短语:窥伺 偷看 窥 窥视 窥探 窥见

    英语:steal a glance

    意思:偷偷地窥看。
      ▶唐·杜甫《数陪李梓州泛

  • 蜻蜓

    读音:qīng tíng

    繁体字:蜻蜓

    英语:dragonfly

    意思:亦作“蜻蝏”。
     
     1.昆虫名。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喜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
      

  • 蜜蜂

    解释

    蜜蜂 mìfēng

    [bee;honeybee] 一种社会群居性膜翅目昆虫( Apis mellifera ),为了生产蜂蜜和作为一个授粉者,经常进行家养

    引用解释

    亦作“ 蜜蠭 ”。 昆虫

  • 蝴蝶

    读音:hú dié

    繁体字:蝴蝶

    短语:

    英语:butterfly

    意思:亦作“蝴蜨”。
     昆虫名。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于背部。腹瘦长。吸花蜜。种类繁多。也

  • 生情

    读音:shēng qíng

    繁体字:生情

    意思:
     1.萌生爱怜之情。
      ▶《晋书•庾纯传》:“自中世以来,多为贵重顺意,贱者生情,故令释之、定国得扬名于前世。”
      ▶南朝·梁简文帝《倡妇怨情诗二十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