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六月十三夕徕之同年招同师愚宗武觞初台看月》 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

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

意思:我说吝啬不飞,皎洁的月亮吐的裂缝。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六月十三夕徕之同年招同师愚宗武觞初台看月》

全文创作背景

陈三立的《六月十三夕徕之同年招同师愚宗武觞初台看月》一诗,创作于近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共同观赏月色美景有关。在诗中,诗人描绘了与友人一同在初台上看月亮的场景,并借助月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与友人的交谊,诗人传达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情感氛围。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溪光澹相依,晚京欲无价。
逃暑二三子,箕踞恋台榭。
顽云吝不飞,皎月吐其罅。
金波荡城阙,草馨袭兰麝。
围席杂雏鬟,按歌媚初夜。
笛声星河底,栖鸦为之下。
引杯吸山影,扪腹峙嵩华。
吾曹狎丧乱,蚊虻视争霸。
脱绳露地牛,留味愈啖蔗。
终取主人语,天堑一彴借。
(主人言初台之胜在游舫为复成桥所隔得避喧聒)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皎月

    读音:jiǎo yuè

    繁体字:皎月

    意思:犹明月。
      ▶晋·张协《七命》:“天骥之骏,逸态超越。禀气灵渊,受精皎月。”
      ▶宋·柳永《长相思》词:“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
      ▶清·李渔《合

  • 顽云

    读音:wán yún

    繁体字:頑雲

    意思:(顽云,顽云)
    密布不散的乌云。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见寄》:“顽云勐雨更相欺,声似虓号色如墨。”
      ▶金·曹之谦《风雪障面图》诗:“顽云暗空雪正飞,老木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