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白马潭》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意思:宿鸟去还去,丛花笑不来。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登白马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南征”。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南征的士兵们的关怀和同情。 首联“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诗人描绘了春天的河流中,缆绳在水中漂浮,河水上涨,野外的船只在日出时分开始航行的景象。这里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南征士兵们即将启程的场景。 颔联“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南征士兵们的行进场景。夜晚的鸟儿还在飞行,但士兵们已经离开,丛花虽然盛开,却无法迎接他们归来。这里诗人通过宿鸟和丛花来表达对士兵们的关怀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们的离别之痛。 颈联“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诗人表达了对南征士兵们的深深同情。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不得不离开家乡,踏上征程。在接连不断的战斗中,他们渐渐老去,满头白发,但仍然不忘为国尽忠。他们离开家乡,与家人和朋友分别,只能用金杯中的酒来安慰自己。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士兵们的伤感和无奈,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同情。 尾联“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诗人对南征士兵们寄予了深深的期望和祝福。他们不要因为新结识的朋友而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他们的南征还没有结束,需要继续前行。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士兵们的鼓励和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忠诚和勇气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南征士兵们的艰辛和忠诚,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怀和同情。诗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南征且未回。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宿鸟

    读音:sù niǎo

    繁体字:宿鳥

    意思:(宿鸟,宿鸟)
    归巢栖息的鸟。
      ▶唐·吴融《西陵夜居》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
      ▶宋·苏轼《和人回文》诗之四:“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 不来

    读音:bù lái

    繁体字:不來

    意思:(不来,不来)

     1.不归。
      ▶《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