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竹里子》 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意思:不是同抱清节,岁末又是谁不久。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赠竹里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远离尘世,追求清净的隐逸生活。诗中描绘了迷林、淇澳、云烟、江水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诗人停船在迷林旁,悠闲地吟咏淇澳的诗篇。迷林象征着深邃、神秘的自然,淇澳则是淇水的岸边,诗人在此处寻找清净的乐趣。 “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诗人无法见到君家的身影,只能听到烟中禽鸟的鸣叫。这里暗示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日落浦云远,雨余江水深”,这两句描绘了日落时分云彩在江边的景象,雨后江水上涨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进一步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表达了诗人不同于那些追求名利、追逐世俗的人,他选择了一种清净、淡泊的生活方式。在岁末年终之时,他不再需要为了世俗的追求而四处奔波,他可以安心地享受这种隐逸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
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
日落浦云远,雨余江水深。
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节岁

    读音:jié suì

    繁体字:節歲

    意思:(节岁,节岁)

     1.四季节令和年节。
      ▶《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家训方严,不妄见子弟,虽节岁问讯,皆先克日。”
      ▶《南齐书•孝义传•杜栖》:“每

  • 谁寻

    引用解释

    何处寻求。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跡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读音:shuí xú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