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昌言官舍十题·病竹》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意思:难道没有干枯容,萧疏自不同调。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和昌言官舍十题·病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园中的竹子,久未修剪,荒芜不堪,但即使如此,它依然保持着萧疏独特的姿态。诗人赞美了竹子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对于至人修剪竹子的感激之情,因为清阴与长啸都是竹子所带来的恩赐。 首句“园竹久不台,芜没真可吊。”描述了园中的竹子长时间没有修剪,荒芜不堪的状况,“久不台”与“芜没”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生长状态,为后面的描写铺垫了基础。 接着,“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诗人用“岂无”反问,表明竹子虽然有些枯槁,但依然保持着萧疏独特的姿态,这种姿态与众不同,独具韵味。 然后,“至人爱高节,命斧除藜藋。”描述了至人喜爱竹子的高洁品质,命令用斧子除去竹子周围的杂草,表现了至人对竹子的赞赏与保护。 最后,“何用报于恩,清阴与长啸。”诗人表示,用什么来报答至人的恩情呢?只有竹子的清阴与长啸了。这里清阴与长啸代表了竹子的特点与恩赐,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至人修剪竹子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与赞美,表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至人保护竹子的感激之情。诗歌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园竹久不台,芜没真可吊。
岂无枯槁容,萧疏自殊调。
至人爱高节,命斧除藜藋,何用报于恩,清阴与长啸。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萧疏

    读音:xiāo shū

    繁体字:蕭疏

    英语:desolate

    意思:(萧疏,萧疏)

     1.唐·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槐柳萧疏溽暑收,金商频伏火西流。”
      ▶元·张可久《折

  • 枯槁

    读音:kū gǎo

    繁体字:枯槁

    短语:干巴巴

    英语:withered and yellow

    近义词: 枯瘠、焦枯、干涸、枯竭、面黄肌瘦、枯瘦、干枯、干瘦、枯萎、

  • 殊调

    读音:shū diào

    繁体字:殊調

    意思:(殊调,殊调)
    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
      ▶唐·王昌龄《观<江淮名胜图>》诗:“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唐·李白《上李邕》诗:“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