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过石城埭》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

意思: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设宴飞花愁。

出自作者[明]汤显祖的《重过石城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描绘了江南石城的美景和置酒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首联“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描绘了石城(即南京)的美丽景色和置酒送别的场景,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石城的二十四花楼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置酒飞花愁,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处胭脂久零落,不知冠盖能风流。”颔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花楼的美丽与江南的繁华相对比,表达了对石城美景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慨。胭脂久零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而冠盖能风流,则表达了对石城人民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拾翠江边犹记否,含笑含颦送君酒。”颈联通过描绘送别的场景,表达了离别的愁绪和对友人的不舍。拾翠江边,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回忆和对友人的留恋,而含笑含颦送君酒,则表达了离别时的悲痛和不舍之情。 “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尾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满目秋光无尽时,描绘了离别后的秋日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自折莲塘花下藕,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石城美景和置酒送别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离别的无奈,让人在阅读时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
在处胭脂久零落,不知冠盖能风流。
拾翠江边犹记否,含笑含颦送君酒。
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
作者介绍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关键词解释

  • 石城

    读音:shí chéng

    繁体字:石城

    意思:
     1.传说中的山名。
      ▶《庄子•说剑》:“以燕谿、石城为锋。”
      ▶成玄英疏:“石城,塞外山,此地居北,以为剑锋。”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

  • 花楼

    引用解释

    1.华美的楼。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兰图奉叶偈,芝盖拂花楼。” 唐 陈标 《长安秋思》诗:“金刀玉指裁缝促,水殿花楼絃管长。” 宋 贺铸 《小重山》词:“花楼连苑起,压漪涟。”

    2.指提花织机上用人力按花纹样稿控制经线起落的部分。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机式》:“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

  • 置酒

    读音:zhì jiǔ

    繁体字:置酒

    英语:give a feast

    意思:陈设酒宴。
      ▶《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晋·左思《蜀都赋》:“

  • 四花

    读音:sì huā

    繁体字:四花

    意思:亦作“四华”。
     
     1.佛教语。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四花,即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一说四花为分陀利(白莲华)、优钵罗(青莲华)、钵特摩(红莲华)、拘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