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意思:下马登邺城,城空又见到了什么。

出自作者[唐]岑参的《登古邺城》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是一首对历史和遗址的深刻描绘。诗人在邺城遗址前驻足,面对着这座昔日的都城,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景象,不禁引发了他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直接切入主题,诗人下马来到邺城遗址前,眼前的城市已经空无一人,一切都显得那么寂静和荒凉。诗人用“空”和“何见”表达了这种空旷和寂寥的感觉,同时也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这两句描绘了邺城遗址的另一番景象。东风吹起,野火蔓延,黄昏时分,遗址中曾经的宫殿如今只剩下飞云般的幻影。这种景象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也暗示了昔日繁华的消逝。 接下来的四句“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是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挖掘。诗人通过对陵台、漳水以及昔日宫殿的描绘,将读者的思绪带回了历史的深处。诗人通过描绘昔日宫殿中人的离去和每年春天的景色无人欣赏,表达了对历史的哀叹和对往事的追忆。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邺城遗址的空旷、寂寥和历史的沧桑。诗人通过对遗址的描绘,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往事的追忆,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时间的无情。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作者介绍 岑参简介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关键词解释

  • 下马

    读音:xià mǎ

    繁体字:下馬

    短语:艾 辍 终止 停下 止 休止 止息 煞住 适可而止 停歇 息 打住 罢 休 止住 停息 偃旗息鼓 停止 寝 平息 停 歇 住 已

    英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