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日蚀》 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意思:我听说天称为大明,光一自己出了个星。

出自作者[宋]王令的《日蚀》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钱塘山看到天文现象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对天文现象的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先,诗中描述了当时人们看到日食时的惊愕和混乱。作者通过描绘人们的反应,表达了对天文现象的敬畏和惊讶。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愤慨,认为自己没有地位,无法对此进行干预。 在诗中,作者对日食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感慨。他感叹天象的浩渺和难以预测,认为普通人无法掌握天象的规律。同时,他也对小人得志的现象感到愤慨,认为这是对君主的背叛。 最后,作者呼吁君主应该用德行来禳解日蚀,而不是依靠术士的方法。作者认为日蚀是自然现象,应该用道德和仁政来应对,而不是迷信和权术。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天文现象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钱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蚀。
坐者跳起行者留,愚闻之惊智为惑。
我时过市偶自停,眩两目视闹耳听。
自嗟身贱不有位,安得置此诛四刑。
惟此丙申日在未,天面黯郁昏不济。
举头仰日已半亏,群阴得志云不披。
尘函欲开镜尚掩,谁把白壁涂之泥。
大哉玄象浩难测,安有庸人似术得。
天乎反成竖子名,不念吾皇禳以德。
吾闻日名为大明,光一自出灭月星。
今乃为之成薄蚀,安得君子不为小人乘。
作者介绍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关键词解释

  • 自出

    读音:zì chū

    繁体字:自出

    意思:
     1.自逃在外。
      ▶《左传•成公十二年》:“周公出奔晋,凡自周无出,周公自出故也。”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请囚,请亡,于是乎不获。君又弗克,而自出也。”

  • 大明

    读音:dà míng

    繁体字:大明

    意思:
     1.指日。
      ▶《易•干》:“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李鼎祚集解引侯果曰:“大明,日也。”
      ▶唐·白居易《为宰相贺赦表》:“

  • 明光

    读音:míng guāng

    繁体字:明光

    英语:Minh Quang

    意思:
     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干体》诗之五:“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 一自

    犹言自从。 唐 杜甫 《復愁》诗之五:“一自风尘起,犹嗟行路难。”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这场勾当,不由我索君王行醖酿箇谎。”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之四:“一自美人和泪去,河山终古是天涯。”

    读音:yī z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