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复至凝祥池上》 去岁相携此地游,西风垂果奉灵湫。

去岁相携此地游,西风垂果奉灵湫。

意思:去年相携这里游,西风下垂果然送灵湫。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复至凝祥池上》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的更迭和生命的循环,展现出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首句“去岁相携此地游”,回忆了去年与友人一同游览此地的情景,既展现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又引出了下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 次句“西风垂果奉灵湫”,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西风萧瑟,果实垂挂,奉祭着神灵。此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展现了秋天的丰收与肃穆。 第三句“春工变化浑无迹”,以“春工”二字形象地概括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浑无迹”则表达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自然而然,无痕无迹。 结句“红满枝条绿满洲”,通过对红花绿叶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繁花似锦,生机勃勃。与次句的秋景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四季的更迭,生命的循环。 整首诗以四季更迭为背景,通过回忆、描绘和对比,展现了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魅力,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诗歌语言生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岁相携此地游,西风垂果奉灵湫。
春工变化浑无迹,红满枝条绿满洲。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去岁

    读音:qù suì

    繁体字:去歲

    英语:last year

    意思:(去岁,去岁)
    去年。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且去岁冬初,国学之老博士耳;今兹首夏,将亚冢司

  • 西风

    读音:xī fēng

    繁体字:西風

    英语:west wind

    意思:(西风,西风)

     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唐·李白《长干行》:“八月西风起,想君发扬子。”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相携

    读音:xiāng xié

    繁体字:相攜

    意思:(相携,相携)

     1.《东观汉记•邓禹传》:“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以迎,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
      ▶宋·苏轼《甘露寺》诗:“但有相携人,何必素

  • 灵湫

    读音:líng qiū

    繁体字:靈湫

    意思:(灵湫,灵湫)
    深潭,大水池。古时以为大池中往往多灵物,故称。
      ▶唐·王度《古镜记》:“此灵湫耳,村闾每八节祭之,以祈福祐。”
      ▶唐·黄滔《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