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空城雀》 古城蒙蒙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古城蒙蒙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意思:古城蒙蒙花覆水,过去住人现在住鬼。

出自作者[唐]陈陶的《空城雀》

全文赏析

这首诗《古城蒙蒙花覆水》是一首对古城的哀悼诗,通过对古城昔日繁华和如今荒凉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首联“古城蒙蒙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描绘了古城的现状,蒙蒙的花朵覆盖着水,曾经住人的地方现在住着鬼魂,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这一联通过视觉和感觉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古城的荒凉和寂静。 颔联“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进一步描述了古城的荒凉和生命的消逝。野雀在荒芜的台上留下子孙,而千年老树上啄食的鸟儿也只剩下枯干的树根。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 颈联“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表达了古城居民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们不像海燕那样随着宫殿的毁灭而离去,也不会像玉环那样为了报恩而四处奔波。这一联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古城居民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描绘了古城的生机和希望。附近的村庄里,红栗果香压弯了树枝,嗷嗷待哺的小鸟在诉说着早晨的饥饿。这一联通过生动的视觉和听觉描写,表现了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古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城蒙蒙花覆水,昔日住人今住鬼。
野雀荒台遗子孙,千年饮啄枯桑根。
不随海燕柏梁去,应无玉环衔报恩。
近村红栗香压枝,嗷嗷黄口诉朝饥。
生来未见凤凰语,欲飞常怕蜘蛛丝。
断肠四隅天四绝,清泉绿蒿无恐疑。
作者介绍 陈独秀简介
陈陶[唐](约公元八四一年前后在世)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鄱阳剑浦人。(全唐诗作岭南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初前后在世。工诗,以平淡见称。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称三教布衣。(公元八五三年左右)避乱入洪州西山。咸通中,(公元八六六年左右)严撰节度江西,尝往山中,每谈辄竟日。尝遣妓建花往侍,陶笑而不答。莲花赋诗求去,有“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之句。临别,陶亦赋诗以送。相传他后来白日升天而去。(全唐诗作“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升元中,隐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升元中距大中中几九十年。陶遣莲花妓事,在咸通中,赠诗已有“老去风情薄似云”句,那得至升元中还在?可知全唐诗不确)陶著有文录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人”。诗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宋大中时,隐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其《陇西行》四首之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把残酷现实与少妇美梦交替在一起,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至今仍脍炙人口。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他漫游浙江、福建、广东时,曾路过今闽东地区,并留下了《旅次铜山途中先寄温州韩使君》等诗。

关键词解释

  • 蒙蒙

    读音:méng méng

    繁体字:蒙蒙

    短语:小雨 细雨 烟雨

    英语:drizzly

    意思:(参见懞懞,濛濛,矇矇)

     1.模煳不清貌。
      ▶《楚

  • 昔日

    读音:xī rì

    繁体字:昔日

    短语:已往 往常 昔年 早年 旧时 往年 往 以往

    英语:formerly

    意思:往日;从前。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