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意思:众星中夜少,圆圆的月亮上方明。

出自作者[唐]温庭筠的《月中宿云居寺上方》

全文赏析

这首诗《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是一首描绘夜晚景象并表达情感的作品,它通过描绘虚阁、寒阶、众星、圆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首联“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描绘了作者在深夜时分,披衣起床,漫步在寒冷的台阶上,欣赏着夜色中的景色。这一联通过“虚閤”和“寒阶”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颔联“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进一步描绘了夜空中的景象,众星闪烁,圆月高悬,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这一联通过“众星”和“圆月”这两个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 颈联“霭尽无林色,暄余有涧声”描绘了夜色中树林和山涧的景象。树林被夜雾完全笼罩,失去了颜色,而山涧则在温暖之余发出潺潺的水声。这一联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进一步营造出宁静、清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尾联“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表达了作者对愁恨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认为只有愁恨事随着清晨的到来而消散,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它通过意象的运用和语言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虚閤披衣坐,寒阶踏叶行。
众星中夜少,圆月上方明。
霭尽无林色,暄余有涧声。
只应愁恨事,还逐晓光生。
作者介绍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

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关键词解释

  • 方明

    读音:fāng míng

    繁体字:方明

    英语:Fang Ming

    意思:
     1.上下四方神明之像。木制,方四尺,设六色六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会盟或天子祭祀时所置。
      ▶《仪礼•觐礼》:

  • 众星

    读音:zhòng xīng

    繁体字:眾星

    意思:(众星,众星)
    群星。
      ▶《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三国·魏·曹植《赠徐干》诗:“圆景光未满,众星粲以繁。”
      ▶

  • 圆月

    引用解释

    1.圆的月亮。 南朝 梁 江淹 《班婕妤》诗:“紈扇如圆月,出自机中素。” 唐 常建 《西山》诗:“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鲁迅 《呐喊·故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2.中秋节亲人团聚,饮宴赏月,谓之“圆月”。《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看时, 宝釵 姊妹二人不在坐内,知他家去圆月。”

  • 中夜

    读音:zhōng yè

    繁体字:中夜

    意思:半夜。
      ▶《书•冏命》:“憷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孔传:“言常悚惧惟危,夜半以起。”
      ▶三国·魏·曹植《美女行》:“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 月上

    读音:yuè shàng

    繁体字:月上

    意思:
     1.佛教传说毘摩罗诘之女,母无垢。女生时身上出妙光明胜于月照,因名月上。生未几,即大如八岁之女,容姿端正,求婚者不绝,女告之当自选择。期日,会城内士人,月上女当众升虚空说偈。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