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妙墨宗祧秘,遗文太史编。

妙墨宗祧秘,遗文太史编。

意思:妙墨宗庙秘,遗文太史编。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

全文创作背景

《国史龙图侍郎宋次道挽辞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颂创作的一组悼念诗,为悼念他的朋友、同僚宋敏求(字次道)而作。宋敏求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官员,曾担任国史编修官和右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位,故称为“国史龙图侍郎”。这组诗表达了苏颂对宋敏求才华、品德和政绩的赞颂,以及对他逝世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其中,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苏颂与宋敏求之间的友谊和共事经历,以及宋敏求逝世对社会和朝廷的影响等。同时,宋代的悼念诗歌也有一定的文学传统和规范,这也可能对苏颂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告卧春明日,灾逢本命年。
英灵百人敌,奄忽一朝捐。
妙墨宗祧秘,遗文太史编。
家书四世学,嗣子复能传。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宗祧

    读音:zōng tiāo

    繁体字:宗祧

    英语:family line

    意思:
     1.宗庙。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
      ▶纥之罪,不及不祀。”

  • 遗文

    读音:yí wén

    繁体字:遺文

    意思:(遗文,遗文)

     1.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
      ▶《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明礼义之统纪,绝惠王利端,列往世兴衰,作《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 太史

    读音:tài shǐ

    繁体字:太史

    英语:secretary

    意思:
     1.官名。
      ▶西周、春秋时太史掌记载史事、编写史书、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等。
      ▶秦·汉曰

  • 妙墨

    读音:miào mò

    繁体字:妙墨

    意思:谓佳妙的书法。
      ▶宋·黄庭坚《跋法帖》:“章草法甚妙,不知与王中令书先后,要皆为妙墨。”
      ▶宋·朱熹《仙洲新亭》诗之二:“共说新亭好,真堪妙墨留。”

  • 史编

    读音:shǐ biān

    繁体字:史編

    意思:(史编,史编)
    史书。
      ▶明·刘基《甘露颂》:“小臣作颂,愿附史编。”
      ▶刘师培《文说•记事》:“姬公《官礼》,孔氏《春秋》,一则法典之书,一则史编之体。”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