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蔡吏部林直院别江楼》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意思:又抛蓑衣斗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被猜疑。

出自作者[宋]方岳的《与蔡吏部林直院别江楼》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它是一首描绘诗人回归仕途后与江鸥重逢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回归仕途的感慨。 首联“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直接描绘了诗人回归仕途的场景,他再次抛弃了渔人的蓑笠,以官员的身份重回江边,这让江鸥都感到惊讶和疑惑。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将诗人的形象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回归生活的向往。 颔联“一醉真成吞溟涬”表达了诗人回归仕途后的豪情壮志,他一醉如痴,仿佛重新回到了大海的怀抱,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三人曾共住蓬莱”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他想起曾经与三位好友一同居住在蓬莱仙境的日子,这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现在仕途生活的感慨。 颈联“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则是对诗人所处时代的描绘和对官员形象的赞美。翰林是文学侍从之臣的代称,词伯则是文学家的尊称,而直指绣衣则是指使者形象。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官员形象的赞美和对时代精神的颂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自豪和自信。 尾联“莫笑樵溪穷太守,短篷烟雨亦佳哉”则是诗人对回归仕途后生活的感慨和自我安慰。尽管自己曾经是一个贫穷的太守,但在烟雨中短篷生活的诗意也十分美好。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自我安慰和自嘲,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回归仕途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通过对官员形象的赞美和对时代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生活的自豪和自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
莫笑樵溪穷太守,短篷烟雨亦佳哉。

关键词解释

  • 江鸥

    读音:jiāng ōu

    繁体字:江鷗

    意思:(江鸥,江鸥)
    生活在江中的鸥鸟,食小鱼及其他水生动物。
      ▶《宋书•五行志三》:“文帝·元嘉二年春,有江鸥鸟数百,集太极殿小阶内。”
      ▶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

  • 蓑笠

    读音:suō lì

    繁体字:蓑笠

    英语:straw or palm-bark rain hat

    意思:(参见簑笠)
    蓑衣与笠帽。
      ▶《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蒿车载蓑笠。”

  • 出山

    读音:chū shān

    繁体字:出山

    英语:come out of retirement and take up an official post; leave the mountain area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