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二首》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意思:我离开绿衣裳以曲,赵佗乘坐黄屋髻还是椎。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再和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反思历史,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以一种象征和隐喻的方式开始,用“包羞羊”比喻那些表面华丽,实则内里空虚的人,他们借用权威的形象(皋比盖)来掩饰自己的不足。用“饰貌狙”比喻那些外表看似庄重,实际上内心轻浮的人,他们试图以华丽的服饰(衮服)来掩盖自己的浅薄。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这两句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对传统的回归,一种是对新潮的追求。前者象征着朴素、真实,后者象征着华丽、虚伪。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这两种生活方式的评价和态度。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诗人认为只有在开元盛世的唐朝和建安时期的汉朝,社会风气才是淳朴、真实的。而自那以后,社会风气就逐渐衰败。这暗示了诗人对当前社会风气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期待。诗人认为,现在社会上的人们纷纷追求名利,追逐虚荣,这种风气让诗人感到忧虑。然而,诗人坚信只有回归传统,回归真实,才能找到真正的安身立命之道。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隐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回归传统,追求真实,以此来安身立命。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
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黄屋

    读音:huáng wū

    繁体字:黃屋

    意思:(黄屋,黄屋)

     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
      ▶裴骃集解引蔡邕曰:“黄屋者,盖

  • 衣裳

    读音:yī shang

    繁体字:衣裳

    短语:服饰 服 行装 装 衣 服装 衣装 行头

    英语:(n) clothes

    意思:
     1.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

  • 乘黄

    读音:chéng huáng

    繁体字:乘黃

    意思:(乘黄,乘黄)
    I

     1.传说中的异兽名。
       ▶《山海经•海外西经》:“﹝白氏·之国﹞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