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浣溪沙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一声水调短亭秋。

一声水调短亭秋。

意思:一声水调短亭秋季。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红桥怀古,和王阮亭韵》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痛和怀旧之情。 首句“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和离别后的思念。汴水依旧流淌,每年都如此,但人却已经不在。短亭秋,意味着离别的地方,这里也暗示了对离别之痛的深深怀念。 “旧时明月照扬州。”这句诗描绘了过去的回忆,明亮的月亮曾经照耀过的地方,如今已经不再有往日的繁华。这句诗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曾是长隄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这两句诗描绘了过去的场景,曾经牵着锦缆走过长长的堤岸,而如今只有那绿杨依旧,但是人却不在了。绿杨依旧,但人却已经不在,这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让人感到深深的愁苦。 “玉钩斜路近迷楼。”最后一句引用了玉钩斜路和迷楼,这两个地方都是过去的繁华之地,但现在只有寂静和空虚。这句诗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离别之痛和怀旧之情,让人感到深深的共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迷茫,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到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无恙年年汴水流。
一声水调短亭秋。
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隄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
玉钩斜路近迷楼。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水调

    读音:shuǐ diào

    繁体字:水調

    意思:(水调,水调)
    曲调名。
      ▶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宋·贺铸《罗敷歌•采桑子》词:

  • 短亭

    读音:duǎn tíng

    繁体字:短亭

    英语:pavilion which distance from the city is five li

    意思: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