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意思:斜照移山影,回沙拥有籀文文字。

出自作者[唐]王勃的《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美丽自然风景和向往神仙生活的诗。 首联“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与仙界人物为邻的世外桃源。“金坛”可能指的是金黄色的稻田,给人以富饶、舒适的感觉。“玉洞”则可能指的是玉石洞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暗示这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颔联“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进一步描绘了这里的美丽景色。花枝上还留有傍晚的露水,峰叶之间飘过晴天的云朵,生动地描绘出花、叶、枝、云等自然元素的美妙姿态。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这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山影的移动和沙漠回拢的情景。同时,“拥”字也暗示了沙地上的古老文字(如古代的竹简或青铜器上的文字)仍然存在,这进一步表明这个地方的历史悠久。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向往和对神仙生活的渴望。“琴尊”在这里象征着音乐和美酒,是神仙生活的象征。“竹树已迎曛”则描绘了这里的竹树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这里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金坛、玉洞、花枝、峰叶、夕阳等自然元素,以及琴尊、竹树等人文元素,展现了诗中描绘的地方的美丽和神秘。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作者介绍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关键词解释

  • 山影

    读音:shān yǐng

    繁体字:山影

    意思:
     1.山的倒影。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泽兰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绿。”
      ▶唐·岑参《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碗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 斜照

    读音:xié zhào

    繁体字:斜照

    英语:cast oblique rays on

    意思:
     1.光线从侧面照射。
      ▶《魏书•皇后传•孝文昭皇后》:“初,后幼,曾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

  • 移山

    读音:yí shān

    繁体字:移山

    意思: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北山·愚公举家移太行、王屋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

  • 籀文

    读音:zhòu wén

    繁体字:籀文

    英语: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Zhou Dynasty

    意思:我国古代书体的一种。也叫“籀书”、“大篆”。因着录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