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意思:玉笔像可以看到,在这照迷失了方向。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秋日登扬州西灵塔》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宝塔凌苍苍》是一首描绘登临宝塔、俯瞰四方的优美诗篇。它以宝塔为视点,通过登攀览四荒的视角,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 首联“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直接点明主题,宝塔高耸入云,气势磅礴,而登临宝塔则可以一览四方,这是一种开阔、高远的视角。颔联“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进一步描绘了宝塔高耸入云的气势,仿佛与天地元气相接,而云彩在塔顶飘荡,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 颈联“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则描绘了登临宝塔所见的广阔景象,仿佛将人间万象都收入眼底,而天宫、人间、地府仿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奇幻的画面。尾联“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目光随着远方的道路消失,心也随着远去的帆船飘扬。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如“梧楸白”、“橘柚黄”、“金刹影”、“火珠光”等,都描绘出了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加工整。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登临宝塔、俯瞰四方的优美诗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水摇金刹影,日动火珠光。
鸟拂琼帘度,霞连绣栱张。
目随征路断,心逐去帆扬。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黄。
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可见

    读音:kě jiàn

    繁体字:可見

    英语:visible

    意思:(可见,可见)

     1.可以看见。
      ▶《易•干》:“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汉书•郊祀

  • 玉毫

    读音:yù háo

    繁体字:玉毫

    意思:
     1.指佛眉间白毫,佛教谓其有巨大神力。
      ▶南朝·宋·鲍照《佛影颂》:“金光绝见,玉毫遗觌。”
      ▶唐·李白《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 见于

    读音:jiàn yú

    繁体字:見於

    英语:see

    意思:(见于,见于)
    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徐复《阏氏读音考》:“匈奴语言见于《史记》、两《汉书》所载者,凡二十余名。”

  • 迷方

    读音:mí fāng

    繁体字:迷方

    意思:
     1.迷失方向。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黄节补注:“胡枕泉曰:‘方,犹道也。’……此言迷道独沈沦谬误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