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

意思:王思远镜亭上,我深信殿里。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歌。诗人以月为主题,描绘了一个远在洛阳的人,在深夜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首句“月在洛阳天”,以洛阳的天空为背景,将月亮置于其中,营造了一种寂静而空旷的氛围。接着,“天高净如水”一句,用水的清澈来形容天空的纯净,进一步烘托出静谧的夜景。 “下有白头人,揽衣中夜起。”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一位白发的老人,在深夜无法入睡,披衣而起的情景,展现了老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这两句通过“思远”和“光深”两个词语,表达了老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眇然三处心,相去各千里。”以“眇然”形容三处心境的距离,虽然相隔千里,但思念之情却紧紧相连。这两句表达了距离并不能阻挡思念的情感。 整首诗以月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白发老人的思乡之情,展现了人类情感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感受到无论距离多远,思念的情感都能穿越时空,抵达彼此的心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月在洛阳天,天高净如水。
下有白头人,揽衣中夜起。
思远镜亭上,光深书殿里。
眇然三处心,相去各千里。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远镜

    读音:yuǎn jìng

    繁体字:遠鏡

    意思:(远镜,远镜)
    望远镜。
      ▶《清史稿•时宪志一》:“新制之远镜,尤为测星要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遥见万峰之顶,似有人家而削立千仞

  • 思远

    读音:sī yuǎn

    繁体字:思遠

    意思:(思远,思远)
    谓追思先人。
      ▶《汉书•礼乐志》:“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
      ▶晋·郭璞《登百尺楼赋》:“情眇然以思远,怅自失而潜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