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意思:侍坐双儿童,陪同游览五老峰人。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寻纪道士偶会诸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寻访道士,欣赏其羽衣翠竹,与双童子一同游玩,感受山中清幽之景的诗。诗中还提到了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诗人寻访道士于山阴之地,映照着翠竹,羽衣新洁。此句描绘出道士的清雅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敬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一句,诗人与道士一同陪伴着双童子游玩,与双童子的陪伴更显道士生活的闲适与自在。而“五老人”则象征着长寿与智慧,也暗示了道士生活的超凡脱俗。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两句,诗人描绘了山中清幽之景,水花在松下静静开放,坛草在雪中却已显露出春意。这里既表现了道士生活的清静无为,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幽之景的喜爱。 最后“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一句,诗人借桃源洞的避秦之境,表达了对道士避秦生活的向往。桃源洞在古代传说中是避秦的理想之地,诗人以此表达了对道士避世以求清静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道士清雅的生活、山中清幽之景以及避秦之境,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山阴寻道士,映竹羽衣新。
侍坐双童子,陪游五老人。
水花松下静,坛草雪中春。
见说桃源洞,如今犹避秦。
作者介绍 杜审言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童子

    读音:tóng zǐ

    繁体字:童子

    短语:稚子 幼儿 孩子 小子 小儿 孺 竖子 孩 囡 报童 小孩子 小 小孩 儿童 童 娃娃 幼 小家伙

    英语:boy

    <

  • 老人

    读音:lǎo rén

    繁体字:老人

    短语:老辈 长者 长辈 先辈 老前辈 尊长 前辈

    英语:old people

    意思:
     1.老年人。
      ▶《左传

  • 侍坐

    读音:shì zuò

    繁体字:侍坐

    意思:
     1.在尊长近旁陪坐。
      ▶《礼记•曲礼上》:“侍坐于所尊,敬毋余席。”
      ▶孔颖达疏:“谓先生坐一席,己坐一席,己必坐于近尊者之端,勿得使近尊者之端更有空余之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