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崔少监》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意思:进入秋季神骨爽,琴亮丝桐清。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寄崔少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秋日清晨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和态度。诗中通过对西风、东方明、入秋神骨爽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清晨的微风吹拂在脸上的感觉。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这两句诗尤其出色,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清爽和清晨的清新,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清晨弹琴的状态。 “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这几句诗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弹琴的技巧和音乐的魅力。他弹奏的是古老的宫调,音乐如玉水般寒冷清冽,使人听后感觉不寻常。 “须臾群动息,掩琴坐空庭。直至日出后,犹得心和平。”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弹琴时周围环境的安静和作者内心的平和。在琴声中,所有的喧嚣都消失了,只有他和他的琴,直到太阳升起后,他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 最后,“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能让崔君听到他的琴声的遗憾,这也反映出作者对知音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秋日清晨的描绘,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和态度。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音乐和人的内心状态,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平静、和谐生活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微微西风生,稍稍东方明。
入秋神骨爽,琴晓丝桐清。
弹为古宫调,玉水寒泠泠。
自觉弦指下,不是寻常声。
须臾群动息,掩琴坐空庭。
直至日出后,犹得心和平。
惜哉意未已,不使崔君听。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神骨

    引用解释

    神韵风骨。 唐 元稹 《画松》诗:“ 张璪 画古松,往往得神骨。” 宋 米芾 《画史·唐画》:“ 江州 张氏 收 李重光 道装像,神骨俱全。” 明 袁宏道 《经太华》诗:“不取色态妍,唯求神骨肖。”

    读音:shén g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