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半簟湘波生晓寒。

半簟湘波生晓寒。

意思:半席湘江生晓寒。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采桑子·水亭花上三更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夜晚在水亭上赏月,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和思绪。 首先,诗的开头“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就给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水亭上的花上三更时分,月亮高悬,而人却闲适自在,似乎在享受这个宁静的时刻。这里的“扇”字也暗示了诗人在这个夜晚可能是在独自赏月,也可能是在与月亮对话。 “弄影阑干。玉燕重抽拢坠簪。”这句描绘了诗人的动作,他在阑干上摆弄自己的影子,同时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玉簪。这种细节描绘让人感到诗人的闲适和优雅。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这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他可能在心中默默地预测和期待新的莲子的成熟,而秋天的到来也让他感到一种期待和忧虑。 “翠破红残。半簟湘波生晓寒。”这句描绘了早晨的到来,簟子上出现了湘江水波的幻觉,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夜晚在水亭赏月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和思绪。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到宁静而悠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水亭花上三更月,扇与人闲。
弄影阑干。
玉燕重抽拢坠簪。
心期偷卜新莲子,秋入眉山。
翠破红残。
半簟湘波生晓寒。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关键词解释

  • 生晓

    读音:shēng xiǎo

    繁体字:生曉

    意思:(生晓,生晓)
    深晓,精通。
      ▶宋·王谠《唐语林•识鉴》:“韩太保·皋生晓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叹曰:‘妙哉嵇生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魏·晋之际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