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意思:六月无火光,长如玉壶清。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是一首对家族历史的赞美诗,通过对家族世代的传承和家族成员的品质的描述,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自豪之情。 首联“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点明了家族的起源和家族世代的传承,表达了对家族历史的尊重和敬仰之情。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通过描述家族成员的品质和家族环境的美丽,进一步表达了对家族的赞美之情。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表达了家族环境的美丽,双松耸立,给人一种庄重而美丽的感觉。而“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则表达了家族成员的生活环境,仿佛置身于山中,给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感觉。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这两句诗表达了家族历史悠久,家族成员的品质历久弥新,如同千年古树一样,永远不会凋零。而“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则表达了家族成员生活环境的清凉和舒适,如同在玉壶中一样。 最后,“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表达了家族成员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们不会因为岁月的艰难而放弃,反而会更加坚强。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历史的赞美和对家族成员品质的描述,表达了对家族的敬仰和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家族未来的美好祝愿和信心。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
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
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
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
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
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
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
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
绿烟亦何知,终日在檐楹。
太阳无偏照,自然虚白生。
不向摇落地,何忧岁峥嵘。
勖哉肯构人,处之千万荣。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炎光

    引用解释

    1.阳光。《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震声日景,炎光飞响。” 李善 注:“炎光,日景也。”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孱陵》:“春色卷遥甸,炎光丽近邑。”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熙熙炎光流,竦竦高云擢。”

    2.暑气。 宋 柳永 《二郎神》词:“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宋 李清照 《采桑子》词:“晚来一阵

  • 玉壶

    读音:yù hú

    繁体字:玉壺

    英语:jade pot

    意思:(玉壶,玉壶)

     1.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
      ▶《后汉书•杨赐传》:“诏赐御府衣一袭,自

  • 六月

    读音:liù yuè

    繁体字:六月

    英语:June

    意思:《诗•小雅》篇名。序云:“《六月》,宣王北伐也。”
      ▶《国语•晋语四》:“秦伯赋《六月》。”
      ▶韦昭注:“《六月》,道尹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