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
意思:西城方外人士,传法从南华。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和唐公舍人访净因》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一位崇尚道家思想的士人,他远离尘世,通晓众多学问,品行高洁,且热爱宁静的田园生活。
首句“西城方外士,传法自南华”中,“西城”指的是道家向往的仙境,“方外”则表示超脱世俗的境界。这位士人来自南华,南华是道家经典《庄子》的所在地,暗示他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传法”一词,通常用于佛教中,表示传承佛法,这里可以理解为这位士人通过阅读《庄子》等道家经典,领悟并传播其中的思想。
“高蹈玩一世,旁通兼数家”这两句描绘了这位士人的品行和学识。他超脱尘世,玩味一世的风云变幻,这表明他有着超凡脱俗的眼光和心境。同时,他广泛涉猎,兼通多门学问,这展示了他的博学多才。
“来游仁者静,传咏正而葩”描绘了士人生活的环境和他所欣赏的生活方式。“游”意味着他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这可能是指田园生活,暗示他向往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仁者静”出自《论语》,意指仁者之静,即内心充满仁爱之心的宁静环境。在这里,“来游”也表达了这位士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正”和“葩”则是对他所传咏的内容的评价,“正”可能指他传播的是正统的道家思想,“葩”则表示这些思想丰富而美丽。
最后两句“乘兴何时再,还能托後车”表达了诗人对再次与这位士人相聚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这位士人的离去。“乘兴”一词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为随兴而动。而“还能托後车”可能表示诗人希望这位士人能够再次回到这里,与他一同欣赏田园风光,探讨道家思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崇尚道家思想的士人,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品行高尚、博学多才之人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