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扬州送伯龄过江》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意思:努力工作干谒,我的心始终不公平。

出自作者[唐]卢仝的《扬州送伯龄过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伯龄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情感的。 首联“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景象,暗示伯龄对山林生活的厌倦,体现出他内心对世俗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对伯龄个人情感的描绘,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隐喻,暗示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之间的矛盾。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进一步描绘出一种荒凉、冷漠的景象,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也暗示了伯龄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表达了伯龄对于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于未来的迷茫,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于个人命运的抗争。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这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揭示了权贵们只顾自己的享乐,不顾百姓的疾苦,这种不公不义的社会现实令人愤慨。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这是对伯龄自我形象的描绘,他是一个不善于交际、不善于言辞的人,但他有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这是对伯龄品格的赞美,他有着高尚的节操和坚定的信念,他不为权贵所动,不为利益所诱,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同时,这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这是对伯龄品格的进一步赞美,他虽然身处困境,但他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的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最后,“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表达了伯龄对于自己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抗争精神,他不会放弃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会继续努力,直到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伯龄的赞美和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抗争,也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关键词解释

  • 干谒

    读音:gān yè

    繁体字:乾謁

    英语:seek favour; seek an interview

    意思:(干谒,干谒)
    对人有所求而请见。
      ▶《北史•郦道元传》:“﹝弟道约﹞好以荣

  • 不平

    读音:bù píng

    繁体字:不平

    短语:左袒 偏心 偏听偏信 偏袒 厚此薄彼 不公 偏

    英语:grievance

    意思:
     1.不均平;不公正。
     

  • 努力

    读音:nǔ lì

    繁体字:努力

    短语:励精图治 奋 加油 下工夫 斗争 奋发 奋起 冲刺

    英语:strive

    意思:勉力;尽力。
      ▶《汉书•翟方进传》:

  • 事干

    读音:shì gàn

    繁体字:事乾

    意思:(事干,事干)

     1.谓事已办完。
      ▶《易•干》:“贞者,事之干也。”
      ▶孔颖达疏:“贞为事干,于时配冬,冬既收藏,事皆干了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