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十月二十六日甲子》 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

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

意思:早霜明带月,寒花艳争春。

出自作者[宋]马廷鸾的《十月二十六日甲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乘云伤往岁,甲子又今晨。莫唱贞完曲,谁为宝庆人。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敢睨昭陵柏,撝呵有鬼神。》是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诗,通过对早霜、寒菊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伤。 首联“乘云伤往岁,甲子又今晨。”诗人以乘云伤岁开头,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伤感。甲子又今晨,则直接点明时间的流逝,再次强调了岁月的无情。 颔联“莫唱贞完曲,谁为宝庆人。”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感慨和哀伤。贞完曲是纪念逝去的人的歌曲,而宝庆人是曾经生活过的人,如今已经不在了。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颈联“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诗人通过对早霜、寒菊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感慨。早霜带月,描绘了清晨的景象,而寒菊艳争春,则表达了即使在严寒中,也有生命在顽强绽放的感慨。 尾联“敢睨昭陵柏,撝呵有鬼神。”昭陵柏是唐太宗的陵墓前的柏树,诗人以此表示自己对于死亡和历史的敬畏。睨是斜眼看的意思,而撝呵有鬼神,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哀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死亡和历史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乘云伤往岁,甲子又今晨。
莫唱贞完曲,谁为宝庆人。
早霜明带月,寒菊艳争春。
敢睨昭陵柏,撝呵有鬼神。

关键词解释

  • 寒菊

    读音:hán jú

    繁体字:寒菊

    意思:菊花。因开于深秋,故称。
      ▶南朝·梁简文帝《长沙宣武王碑铭》:“春藤络户,寒菊临池。”
      ▶唐·韦应物《奉和圣制重阳日赐宴》诗:“寒菊生池苑,高树出宫城。”

  • 早霜

    读音:zǎo shuāng

    繁体字:早霜

    英语:first injurious frost

    意思:
     1.霜期之前或霜期之初所降的霜。
      ▶汉·焦赣《易林•需之咸》:“早霜晚雪,伤害禾麦

  • 争春

    读音:zhēng chūn

    繁体字:爭春

    意思:(争春,争春)
    争艷于春日。
      ▶宋·黄庭坚《次韵答马中玉》之三:“争春梅柳无三月,对雪樽罍属二天。”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