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横浦十咏·解太尉墓》 焚香临决日,扼腕议和时。

焚香临决日,扼腕议和时。

意思:焚香裁决日,扼腕议和时。

出自作者[宋]刘黻的《横浦十咏·解太尉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通过对桧树的描写来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同时也对桧树所代表的无辜受害者的遭遇表示同情。 首联“桧肉不可食,但增忠义悲。”中,“桧肉”指的是桧树的尸体,象征着奸佞之徒,而“不可食”则表达了对奸佞之徒的痛恨之情。诗人通过描述桧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对那些无辜受害者的遭遇表示同情。 颔联“焚香临决日,扼腕议和时。”则是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诗人通过描述在焚香决定命运的时刻,与奸佞之徒议和时的愤慨之情,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之情。 颈联“偃月人何在,凌烟草亦知。”中,“偃月人何在”指的是被冤枉而死的忠义之士,而“凌烟草亦知”则表达了对无辜受害者的同情和对奸佞之徒的愤慨之情。诗人通过描述无辜受害者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和对奸佞之徒的谴责。 尾联“曾闻无垢语,刊入墓头碑。”中,“无垢语”指的是忠义之士的言论和行为,诗人通过描述将忠义之士的言论刊入墓碑上,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和对忠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桧树的描写和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对奸佞之徒进行了谴责和批判。诗人通过诗歌的形式,将情感和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桧肉不可食,但增忠义悲。
焚香临决日,扼腕议和时。
偃月人何在,凌烟草亦知。
曾闻无垢语,刊入墓头碑。

关键词解释

  • 议和

    读音:yì hé

    繁体字:議和

    短语:言归于好

    英语:make peace

    意思:(议和,议和)
    进行和平谈判;谈判结束战争。
      ▶明·冯梦龙《智囊补•兵智•王

  • 扼腕

    读音:è wàn

    繁体字:扼腕

    英语:hold one\'s own wrist

    意思:亦作“扼捥”。
     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
      ▶《战国策•燕策三》:“

  • 焚香

    读音:fén xiāng

    繁体字:焚香

    英语:cense

    意思:
     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酾酒,复道焚香。”
      ▶宋·王谠《唐语林

  • 临决

    读音:lín jué

    繁体字:臨決

    意思:(临决,临决)
    谓亲自裁决。
      ▶《汉书•宣帝纪》:“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
      ▶《旧唐书•宪宗纪论》:“德宗不委政宰相

  • 和时

    引用解释

    适应时令。《汉书·成帝纪》:“教化流行,风雨和时。”

    读音:hé sh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