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友人下第游边》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意思:失意边疆去,孤城正值晚春季。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送友人下第游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气势的边塞诗,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和艰苦,表达了对战争和边塞生活的深深忧虑。 首句“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到边疆的失意处境,以及边疆地区晚春的荒凉景象。其中,“穷边”表示边疆的荒凉和艰苦,而“孤城”则暗示了边疆的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描绘了边塞的黑山白日景象,其中“不赤”表示天色阴沉,象征着战争的阴霾和边疆的苦难。“鬼随人”则描绘了边疆的恐怖和荒凉,鬼影在白日中跟随行人,给人一种深深的恐惧感。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其中“胡风紧”表示寒风凛冽,象征着边疆的艰苦环境。“沙昏”和“碛月新”则分别描绘了黄昏时沙漠的昏暗和月夜时沙漠的寂静。 最后,“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表达了诗人对明君贤臣的政治理想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批判。其中,“明时”表示清明政治的时代,“至公”表示公正无私的政治态度,“回首莫因循”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边塞生活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清明政治和公正无私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
黑山霞不赤,白日鬼随人。
角咽胡风紧,沙昏碛月新。
明时至公在,回首莫因循。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晚春

    读音:wǎn chūn

    繁体字:晚春

    意思: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
      ▶《诗•周颂•臣工》“维莫之春”汉·郑玄笺:“周之季春,于夏为孟春。诸侯朝周之春,故晚春遣之。”
      ▶唐·杜荀鹤《登城有作》诗:“上得

  • 失意

    读音:shī yì

    繁体字:失意

    英语:chill

    意思:
     1.不遂心;不得志。
      ▶《汉书•盖宽饶传》:“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唐·

  • 穷边

    读音:qióng biān

    繁体字:窮邊

    意思:(穷边,穷边)
    荒僻的边远地区。
      ▶宋·苏舜钦《己卯冬大寒有感》诗:“穷边苦寒地,兵气相缠结。”
      ▶清·纳兰性德《沁园春》词:“穷边自足愁怀,又何必平生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