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化度寺竹间亭》 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

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

意思:打破中午停鞭到幽寺,眼明初见竹林间亭。

出自作者[宋]黄公度的《题化度寺竹间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羸骖踏遍乱山青,薄宦羁人醉未醒。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羸骖踏遍乱山青”,描绘了旅途中的艰辛和疲惫。羸骖,即瘦弱的马匹,暗示了旅途的艰辛。踏遍乱山青,则描绘了旅人骑马穿越重重山峦的情景,青葱的山色映衬出旅人的疲惫和坚韧。这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旅途的艰辛,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薄宦羁人醉未醒”,诗人以“薄宦羁人”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渴望。薄宦,即微薄的官职,暗指诗人的官场生涯的无奈和苦闷。羁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的厌倦和对于家乡的思念。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和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做了铺垫。 “破午停鞭得幽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幽静的寺庙,表达了旅途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的喜悦。破午,即午后,表示时间。停鞭得幽寺,则描绘了诗人骑马行至幽静寺庙的情景。这句诗为读者展示了旅途的终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辛苦的释然和对于寺庙清幽环境的喜爱。 “眼明初见竹间亭”,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进入寺庙后的所见所感。眼明,即眼睛明亮,形容看到美景时的惊喜之情。竹间亭,即寺庙中的竹林亭子,是寺庙中的一处美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寺庙美景的惊喜和欣赏,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寺庙的清幽环境,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旅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了艰辛和疲惫,但也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清幽,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和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人生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羸骖踏遍乱山青,薄宦羁人醉未醒。
破午停鞭得幽寺,眼明初见竹间亭。
作者介绍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关键词解释

  • 初见

    读音:chū jiàn

    繁体字:初見

    意思:(初见,初见)
    初次见面。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元皇初见贺司空,言及吴时事。”
      ▶宋·文同《送通判喻郎中》诗之二:“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

  • 破午

    读音:pò wǔ

    繁体字:破午

    意思:中午。
      ▶《事物异名录•岁时•日中》引明·赵琦美《铁网珊瑚》:“破午,日正午也。”

    解释:1.中午。

    造句:

  • 停鞭

    读音:tíng biān

    繁体字:停鞭

    意思:谓驻足。
      ▶唐·高适《别孙訢》诗:“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章炳麟《狱中闻湘人某被捕有感》诗:“藉君好颈子,来者一停鞭。”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