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曲》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意思:十天或一看见,九天在岔路。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杂曲》

全文创作背景

《杂曲》是唐朝诗人李益所作的一组诗歌。创作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社会动荡:唐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但在李益生活的时代,社会已经出现了动荡和不安定的因素,这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个人经历:李益一生仕途坎坷,曾多次参加考试而未能及第,后虽得中进士,但官场生涯也并不顺利。他的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 感情生活:李益的诗歌中有很多描写爱情和感情的作品,这与他的感情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李益的《杂曲》是在唐朝社会动荡、个人经历坎坷和感情生活丰富的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
作者介绍 聂绀弩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九日

    读音:jiǔ rì

    繁体字:九日

    英语:ninth

    意思: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尧使后羿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 十日

    读音:shí rì

    繁体字:十日

    意思: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尧命后羿射落九日。
      ▶《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淮

  • 或一

    读音:huò yī

    繁体字:或一

    意思:某一;某种。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如果给与一个暗示,说是倘不讴歌,便将更加虐待,那么,即使加以或一程度的虐待,也还可以使人们来讴歌。”
      ▶鲁迅《且

  • 路岐

    读音:lù qí

    繁体字:路岐

    意思:亦作“路歧”。
     
     1.歧路;岔道。
      ▶《初学记》卷十六引晋·王廙《笙赋》:“发千里之长思,咏别鹤于路歧。”
      ▶唐·刘驾《相和歌辞•贾客词》:“金玉四散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