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意思:清邃林亭指点开,幽岩另派形象天台。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题越州袁秀才林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林亭,仿佛是幽深的岩脉的另一分支,像极了天台山。诗人坐在亭中,题写诗句在蕉叶上,酒醉后触碰藤花,让花朵落在酒杯中。白鸟悠然自得地在山里飞翔,红鳞的鱼儿在明镜般的水中自由游弋。诗人在此地终年吟诗作赋,早晨起来寻找灵感,直到傍晚才归去。 首联“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描绘了一个清幽的林亭,仿佛是幽深的岩脉的另一分支,像极了天台山。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林亭与天台山相提并论,既表现了林亭的幽深,又凸显了其与天台山的相似之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颔联“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林亭中的生活场景。诗人坐在亭中,牵着蕉叶题写诗句,酒醉后触碰藤花,让花朵落在酒杯中。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洒脱的生活态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亲近。 颈联“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运用了生动的意象,白鸟和红鳞在山中自由飞翔,水中的景象如同明镜般清澈。这一联描绘了山水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尾联“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长久的喜爱,他在此地终年吟诗作赋,早晨起来寻找灵感,直到傍晚才归去。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林亭的清幽、诗人的闲适生活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清邃林亭指画开,幽岩别派像天台。
坐牵蕉叶题诗句,醉触藤花落酒杯。
白鸟不归山里去,红鳞多自镜中来。
终年此地为吟伴,早起寻君薄暮回。
作者介绍 储光羲简介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指画

    解释

    指画 zhǐhuà

    (1) [point at]∶用手指指;指点

    孩子们指画着,“看,飞机!三架!又三架!”

    (2) [to draw with finger,nail or palm]∶以手代笔,蘸墨作画

  • 天台

    读音:tiān tāi

    繁体字:天檯

    英语:balcony

    意思:(参见天臺)
    山名。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杨珽《龙膏

  • 别派

    读音:bié pài

    繁体字:別派

    意思:(别派,别派)

     1.同祖先的一个分支。
      ▶《魏书•济阴王小新成传》:“元法僧叛,显和与战被擒,执手命与连坐。
      ▶显和曰:‘显和与阿翁同源别派。’”按

  • 清邃

    读音:qīng suì

    繁体字:清邃

    意思:清幽深远。多形容景物或诗文等。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大较清邃窈深,与人异趣,非可骤至而卒究。”
      ▶《元史•赵孟頫传》:“﹝赵孟頫﹞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