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莫饮酒》 喉乾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膏油。

喉乾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膏油。

意思:喉干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过膏油。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莫饮酒》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饮酒与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对饮酒的态度和结果,传达出他对生活的理解。 首句“莫饮酒,酒岂雠”,诗人以一种警告的语气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饮酒,酒并不是仇敌,而是需要我们谨慎对待的东西。这一句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对饮酒的理性看待。 “颜回不饮不白头。千锺称帝尧,百觚号圣丘。”这几句通过颜回不饮酒而未白头,以及帝尧对酒的重视(千鐘),圣人(孔子)对饮酒的态度(百觚),来强调饮酒与人生的关系。 “定国数石无滞留,康成三百杯未休。”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饮酒对于人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饮酒的敬意。 “阮籍作诗语更遒,圣贤在前谁与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态度,即使在圣贤面前,也要饮酒作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喉乾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膏油。”这两句是对饮酒的积极评价,认为饮酒可以润泽喉咙,激发文字灵感,甚至胜过膏油。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理性看待,以及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对饮酒的态度和结果,传达出他对生活的理解,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莫饮酒,酒岂雠,颜回不饮不白头。
千锺称帝尧,百觚号圣丘。
定国数石无滞留,康成三百杯未休。
阮籍作诗语更遒,圣贤在前谁与谋。
喉乾舌强须润柔,照见文字胜膏油。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膏油

    读音:gào yóu

    繁体字:膏油

    意思:
     1.油脂;灯油。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照见

    引用解释

    1.从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卢江水》:“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 唐 岑参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诗:“月出 潘陵 尖,照见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闪电瞥过长空,照见满天的乌云。”

    2.详察;明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临终谓之曰

  • 文字

    读音:wén zì

    繁体字:文字

    短语:仿 言 亲笔 契

    英语:character

    意思:
     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
      ▶汉·谨慎《<说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