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石洞书院》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余。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余。

意思:庭院中著老易没有错误,兰兰滋诗有我在内。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石洞书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好泉好石入君庐》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它通过描绘美好的泉石,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 首先,诗中描述了泉石的美好,让人联想到一个清幽雅致的居所。雾锁云封的描绘,给人一种神秘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和美好。这样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诗人说,如果能够挹取这些风光,那么它就如同豪奢的美馔,能够让人心满意足,不再需要经书史籍中的寒酸菜肴。这表明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庭中的蓍草和兰草,暗示了诗人对道德修养和品格的追求。蓍草是一种象征智慧和预兆的植物,而兰草则代表着高雅和纯洁。诗人通过这些植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和品格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领悟。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贤圣之乐的领悟。诗人说,只要知道贤圣之乐,那么世间的青紫功名也不过是空虚的。这表明诗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修养和品格的提升,而不是追求外在的名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美好的泉石、欣赏美好事物、追求道德修养和品格的提升以及对贤圣之乐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领悟。它告诉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美好事物,注重道德修养和品格的提升,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好泉好石入君庐,雾锁云封地敢居。
若挹风光当豪馔,岂同经史作寒菹。
庭中蓍老易无过,畹内兰滋诗有余。
只此尽知贤圣乐,世閒青紫亦空虚。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老易

    读音:lǎo yì

    繁体字:老易

    意思:《老子》与《周易》的并称。
      ▶《后汉书•逸民传•向长》:“向长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
      ▶《晋书•殷浩传》:“浩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与叔父融俱

  • 无过

    读音:wú guò

    繁体字:無過

    意思:(无过,无过)

     1.没有过失。
      ▶《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史记•蒙恬列传》:“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 有余

    读音:yǒu yú

    繁体字:有餘

    短语:余 出头 强 又 多种 多 开外

    英语:balance in hand

    意思:(有余,有余)

     1.有剩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